當前位置:看看文學>玄幻>靚女截殉錄> 第6節 紀綱是樂極生悲 城門失火殃池魚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節 紀綱是樂極生悲 城門失火殃池魚 (1 / 3)

第6節 紀綱是樂極生悲 城門失火殃池魚

“少爺、少主,小的與你有話說。”家被打劫案已破,使孫若薇心平氣舒了好多。案犯已被處決,僅剩一劫匪漏網,孫若薇也協助皇朝在查詢。但敵視目光攪擾得孫若薇心侷促不安,得抓住朱瞻基此棵救命的“稻草”。與朱瞻基一起吃完早飯剛出門口,孫若薇見在不遠處徘徊的況鍾。孫若薇隨朱瞻基曾多次見過況鍾,知道況鐘的一些簡歷:況鍾(1383—1443)字伯律,洪武十六年(1383),生於江西靖安縣的龍岡洲。在歷史上很有清名的他,大部分時間並不叫況鍾而是姓黃叫黃鐘。事得追溯到況鐘的祖父況淵。況淵生活在元朝末年,恰逢元軍和農民起義軍,在靖安縣附近展開激戰,一家人在戰亂中慘遭殺害。況鍾後來所寫的《示諸子詩》中,曾含蓄地表明,祖父況淵一家人是死在農民起義軍之手。但太祖是農民起義軍中一分子,政權也是建立在農民武裝的基礎之上。況鍾所以對家門不幸說得比較隱晦,且也很少提及。父親況仲謙在這一年剛六歲,僥倖死裡逃生卻不幸成了孤兒。鄰居的黃勝祖沒兒子,將況仲謙收為養子。況仲謙從此改隨黃姓名黃仲謙。黃家家境富裕。黃仲謙倒也沒受啥委屈,後育有兩子,其長子黃鐘即後來的況鍾,次子黃鏞。黃仲謙既是況家的惟一後代,也是黃家惟一繼承香火之人。對於歸宗的問題上,況仲謙曾想恢復原姓,但又難報養育之恩。兩難境地的況仲謙在臨終時留下遺囑:長子黃鐘恢復原姓,次子黃鏞繼續作為黃家後代。父親的遺囑,黃鐘銘記於心但卻未立即改姓(直到多年後,黃鐘已官至禮部儀制司郎中,才要求恢復況姓)。況鍾自幼聰慧,對書法很感興趣,在正楷、隸書、行書上都頗有研究。況鍾本來會按照父母願望,經過刻苦讀書可獲取功名。但在永樂四年(1406),靖安縣新來的知縣俞益,卻改變了況鍾人生的道路。俞益需要一位精通文理、能幹練達的書吏,千挑萬選選中了況鍾。況鍾父母不願意。但俞益說:“自古以來,從書吏起家而成為高官者很多:漢代蕭何、曹參位至相國。唐代孫伏伽成為諫議大夫,書吏有啥不好?”況鍾跟隨俞益做了一名書吏。多年後吏部考績之期,俞益介紹況鍾於當時的吏部尚書呂震。呂震一見況鍾,留下了很好印象。成祖當時正逢廣攬人才,況鍾在呂震推薦下,皇帝特意召見了況鍾。皇帝覺得此人可用。況鍾就在永樂九年(1415)九月,被皇朝任命為正六品、禮部儀制司郎中,況鍾決心效忠於皇朝,常給朝廷遞送有益奏摺,不斷接觸楊士奇和太子等重臣。朱瞻基是太子長子,被冊封為皇太孫。況鍾常來東宮,也算得上是熟人,知道孫若薇是朱瞻基未來的媳婦。

這天況鍾見孫若薇和朱瞻基,便過了來,與朱瞻基相視而笑地說。

“啥事?”朱瞻基問。

“紀綱是,樂極生悲!”況鐘有說有笑地說。

“怎回事?”況鍾對紀綱有意見,上次與朱瞻基說過。 “語出《淮南子?道應訓》:高興到極點時,發生使人悲傷的事。”孫若薇也恨紀綱,就解釋成語地問

“紀剛不得了,內閣聚會,約他參加,決定司中案事。被處決司中家族是紀綱主張。紀綱受帝寵到了極點,樂極生悲了。”況鍾自得地說。

“怎生悲?”朱瞻基問。

“紀綱在法場行刑,皮思也在場。”況鍾笑說。

“皮思算啥?”孫若薇問。

“左輔右弼的他,是閣臣派去的監管。”況鍾說。

“我也聽說了。”朱瞻基說。

司中族人倆孩被救走。皇帝很生氣,命紀綱查剿幫匪,限三天破案!”

“小孩幾歲?”孫若薇感興趣地問。

“小的聽說:一個七歲,一個九歲。”況鍾說。

“紀綱破不了案?”孫若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