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看看文學>歷史>打攪南宋> 第576章 大宋北方防線各經略使們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76章 大宋北方防線各經略使們 (1 / 2)

......

乾元四年(1264年)。

很快春天到了,這是萬物復甦的時期,此時的燕京城外正在種植各種農作物。

其他人則在忙著建造新都。

此時的新都營建工作已經陸續展開。

整個新都被分為了好幾個區塊,每個區塊都有人在營建當中。

趙誦看到各區塊的營建工作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之中,他就知道燕京的建造不出一兩年就可以看到個大體輪廓。

此時的燕京城要比後世的大都和明清北京要大多了,北面就是龐大的燕山山脈,有了這個山脈,中原的安全性加大了不少,可以抵禦北方蒙古人的南下,而南部東部都是廣袤的平原。

在它的東面,還有一條走廊,可以直接通往東北地區,不過在這條狹窄的走廊上,正在陸續新建不少城池。

每一座城池都是為了保護中原地區不受外族的鐵騎影響。

其中就有著名的山海關。

北倚燕山,南靠渤海。

此時的山海關已成為大宋防禦邊關的一個內邊重鎮,連線華北和東北的交通。

是一條重要的陸上生命線的補給。

而在大宋商人們扎堆北上的潮流下,成為大宋關內的一個商業重鎮。

而在山海關外,其他城池也在沿著一條線建造中。

在遼東遼陽城外。

朱銳帶著他計程車兵正在開墾水田。

這裡的土壤基本上都是黑色的,要比中原以及南方的土壤要肥沃不少。

開墾完後,士兵們正在將水稻種子播撒在泥土中。

從去年到今年,他們差不多已經開墾了上千畝的黑土地,只要將所有的種子都播下去,今年秋收的時候,就可以保證東北地區的糧食能支撐個兩三年都沒有問題。

這樣的耕種已經持續了好幾天。

見到所有開墾的土地上都種上了糧食,朱銳知道他的使命完成了一半。

身為遼東經略使,朱銳的擔子一點兒都不必呂文德他們輕鬆。

畢竟遼東這邊接壤蒙古和高麗,一有風吹草動,這裡就會發生戰爭。

而此時遼陽城外,廉希憲的車馬剛從這裡補給完食物和水。

見到東北的情況不錯。

廉希憲立即將這一切寫成信函交給飛雀密探。

之後,一行人將要離開宋國境內,前往高麗了。

他不知道前方充滿了什麼未知的危險。

......

河套的前套地區,春天一來,呂文德就組織他的黑炭軍士兵在地裡種植土豆一類抗旱植物。

前套平原這邊的降水量要比其他地區還要少,不過依賴黃河的水量,灌溉還是不成問題的。

不過為了多種糧食,為此,呂文德又派他計程車兵開挖起了水渠。

隨著黃河水進入水渠之後,這些乾涸的地面忽然變得溼潤起來。

還有一些鹽鹼較高的土壤,則種植了一些耐寒耐鹼的植物。

不過呂文德知道要想招募更多兵馬就需要更多的糧草,於是除了耕種之外,呂文德也派士兵去其他地方招兵買馬。

甚至今年他把目光都釘在了收復其他兩套平原上,這樣一來,他這河套經略使才是實至名歸,否則光是一個前套平原,養不活更多的百姓和士兵,他又如何能帶黑炭軍南征北戰呢。

自從皇帝收復中原以及北方地區之後,他就知道當今皇帝的志向絕非僅僅收復中原而已。

當年在臨安的時候,他就看到過皇帝給樞密院、兵部以及武學生展示的世界地圖。

聽到過皇帝的豪情壯志,皇帝要將大宋的足跡踏遍天下四海,將大宋的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