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看看文學>歷史>打攪南宋> 第五章 字字珠璣、循循善誘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章 字字珠璣、循循善誘 (1 / 3)

從蘇家綢緞鋪出來,趙誦便回去了。

積善坊外,趙誦剛到門口,忽從院內走來一少年,那少年穿著一身土布短褐,右臂上懸著白色孝布。

只是身材有些瘦弱,臉有些瘦削,但眼神有些尖銳,想必最近一段時間經歷了不少事情。

身量倒是跟王安差不多,趙誦料定少年應是趙叔之子了。

否則平白無故的也不會隨意擅闖王安的小宅院。

少年一見趙誦,匆匆上前,忙恭敬地拱手:“可是趙大哥?”

趙誦見這少年,想起王安臨行前的信函,便猜測,“小哥兒可是趙叔之子。”

少年點點頭,應道:“是的,趙大哥。”

見天寒地凍,不是說話的地兒,趙誦忙招呼少年,“外面冷,屋裡坐坐。”

廳堂內,二人面對面坐著,前頭架著一火爐。

趙誦便問了起來,原來少年名叫趙平,臨安府富陽縣人,今年十六歲,與王安同歲。

趙誦很快與趙平熟絡起來,問起王安的事。

趙平愁容滿面,他和王大哥從小一起長大,但自從大理回來後,趙平感覺王大哥身上變化了不少。

也難怪王大哥失去了雙親,即便是他,也沉浸在喪父悲慼中,家中所有事都歸他管,他感覺肩頭的擔子很重,爹爹的臨終遺言猶在耳畔。

大理一行,他們失去了太多。

他不知道王大哥從軍之事,所以當趙大哥問起,一時間不知該如何回答。

當初當王大哥將賣房、地產的錢交到他手中的時候,他相當詫異。

六七之前,他都在料理父喪,所以去了富陽縣鄉下。

前些日子喪事辦完後,便匆匆趕往臨安府。

王大哥只說要出遠門,趙平也沒多問,只是今日到了臨安城,並沒有見到王大哥,反而見到了王大哥口中之人。

趙誦又略微瞭解到趙平父親與王安父母輩的過往。

原來王家也是臨安商戶之一!

當年王安父母和趙叔一起去了大理行商,沒想到遇到了蒙古人南下。

大理被滅,而王安父母則死於蒙古人鐵蹄。

趙叔僥倖未死,重傷之下拖帶王安、趙平逃出虎口返身臨安,沒想到回了臨安後一病不起,抱病在床上躺了二三年。

這期間生意上的事情只能交給王安、趙平打理。

因王家這次去大理販賣的貨物巨大,王家吃不了這麼大盤貨物,所以臨行前透過臨安行會聯絡幾大商戶,共同出資,其他商戶則將款項或者商貨兌成“會子”。

王家因這次行會,也將家中財物兌成“會子”,全權負責大理商貿。

趙誦這才記得,大宋大額的商貿交易,商人帶銀錢上路並不理想,那銅錢光是一貫就很重,那重量可想而知了,而且也存在很大的風險。

古代商路上經常出現嘯聚山林的盜賊,錢財貨物在半道上被劫走也是常有之事,更何況還是邊境商貿。

當時宋廷規定,在兩浙西路臨安府所用的是會子,但到了成都府路、夔州路,則是“錢引”。

“錢引”與“會子”的最大區別,是它以“緡”為單位。

“錢引”的紙張、印刷、圖畫和印鑑都很精良。

但“錢引”不置鈔本,不許兌換,隨意增發,因此紙券價值大跌。

趙誦記得,錢引到南宋嘉定時期,每緡只值現錢一百文。

王家損失大批貨物,而王安父母身死,王家參天大樹一倒,猢猻皆散,很快在臨安行會也失去了話語權。

緊接著債主上門,趙叔一氣之下病故,王安手忙腳亂,如同一隻無頭蒼蠅一樣,不知如何籌劃,情急之下,只得出售王家產業,拆東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