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看看文學>歷史>打攪南宋> 第十一章 妙手偶得白疊子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一章 妙手偶得白疊子 (1 / 4)

次日過了早課時間,趙誦正式提出還俗。

法禁再次挽留,苦口婆心,趙誦堅持自我,知行合一。

法禁沒想到趙誦如此固執,最後也只能如趙誦願,畢竟趙誦還沒有受戒,沒有戒牒,算不得真正出家。

法禁實屬無奈,“阿彌陀佛。”

趙誦則眉開眼笑,“大師仁德。”

不過這還俗手續還是相當繁瑣的,趙誦差不多花了大半日才完成,還向靈隱寺使了些香火錢。

那些僧侶自然十分高興收下了,那法禁道:“還了俗之後,施主打算去做什麼?”

“做生意。”

法禁想了想,不去讀書做進士,不去做官,便道:“也好。”

目送趙誦離開,法禁滿是歉意,心裡愧對師兄偃溪廣聞。

等回了院,看到趙誦的度牒,正想燒了。

法禁拿在手中,感覺紙張有些不對,再一看果然不對,法禁細細觀察後發現,那度牒居然是偽造的!

若是換了其他人,定然是不會發現的,但法禁曾認識一造假高手,那人曾為他徒弟辦過度牒,手法極其相同,他已經確定就是那人。

此度牒出自張令賢的手筆,據說是臨安城內著名的畫師,會得一手造假功夫,而且祖上是張擇端!

只是沒想到過了這麼多年,張令賢還在做假度牒。

至於那徒弟,也早已還俗。

只是不知現在何處?

法禁甚是惦念,或許應該也是去做生意了。

法禁又注意到那度牒上登記的籍貫等。

“居然姓趙!”

如果真的姓趙,那這個趙誦就有麻煩了,但是他希望度牒上的東西是假的,這樣一來那年輕人也就沒有什麼性命之憂了。

那麼究竟那青年到底是不是濟王之子,或者是某個趙氏皇族宗室子弟?

想不通,想不通呀!

法禁看著那張度牒,想起三十多年前的往事來,陷入了沉思。

……

趙誦此時正飛步下山,到了山下一看,周圍並沒有牛車馬車驢車經過,又等了片刻,也沒有人來,只好步行。

眼下天色漸黑,宋朝雖然出現了夜市、草市,但城門朝開夕閉的規矩一直都沒變,趙誦加快腳力,要在入夜前趕回臨安,否則城門便會關上。

但是趙誦還是晚了一步,遠處城門上升起了火堆,城門已閉。

早知再在靈隱寺住一宿的,只是惦記酒樓,不放心趙平,趙誦才匆匆下山,現在想來是太急了,不得不找地方,方才在半路上看到一個小村子,就在羊坊橋瓦,打算去那兒暫住一宿。

那小村子離得不遠,就在武林湖北面山坳深處,前朝武林湖。

趙誦趕到那兒,找了一戶人家,那戶人家裡面請了一尊觀音像,觀音像底下是一座白蓮花,蓮花前還有燃盡的香灰。

趙誦使了些盤纏給他們,那農夫見來人出手闊綽,笑哈哈地拿了點吃的,又忙清理出一間屋子。

婦人道:“小門小戶的,希望小官人莫要嫌棄。”

“不嫌棄,不嫌棄。”

等到半夜的時候,趙誦睡得很熟,忽然農舍外的雞兒們叫了起來。

“有賊啊,偷雞了。”

趙誦從床上一躍而起,一個機靈,直接從視窗跳了出去,他那家屋子正好跟雞舍很近,很快就看到有一人朝遠處奔去。

趙誦追了上去,那人趁著夜色,料定身後無人,便靠在一棵老樹下大口大口喘息起來,正清理身上的雞毛,這雞沒抓住,反而惹了一身騷,跑著跑著力氣也沒了。

趙誦手腳靈活,看到那偷雞賊,悄無聲息地繞到樹後,說時遲那時快,撲了過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