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看看文學>遊戲>賽點> 006 等價回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006 等價回報 (1 / 2)

砰!

外側死角。

砰!

底線中路。

砰!

外側內角。

高文站在發球線的後方,面對牆壁,距離十二米,正在進行發球落點練習。

網球場的長度是米,半場也就是米,所以對牆練習發球的時候,也是以十二米作為標準;牆壁上用膠帶整整齊齊地貼著一個“九九八十一宮格”,要求每次發球都能夠精準地落在目標格子裡。

僅僅是靠近發球底線的一個縱列上,就劃分為九個落點,而高文的每一次發球練習,都能夠準確命中。

等等,不是說發球是高文的弱項嗎?

首先,這是練習,沒有壓力,命中率自然大大提升。

其次,高文的發球是弱項,但真正的弱點還是在於力量,而不是落點;而且,即使是力量也是相對的,不要忘記了,193厘米的身高就保證了發球入射點的高度,以身高優勢全力下壓,這就保證了網球的過網高度和擊球速度。

另外一位傳奇發球大炮選手伊沃-卡洛維奇(Ivo-Karlovic)的身高,就足足達到211厘米,堪稱巨人。

身高往往能夠成為發球環節的先天優勢,但網球卻不是籃球,身高不是越高越好的。

在職業網球發展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普遍觀點認為,網球球員的最佳身高應該在180厘米到188厘米區間,並不是越高越好的。

一來,移動腳步,身高超過一定數值之後,移動就不夠靈活,甚至顯得笨重。

二來,重心過高,面對下旋球的時候,球員必須蹲得夠低才能夠將網球拉起來,但身高太高的球員往往“蹲不下去”。

“四巨頭”之中,羅傑-費德勒和拉斐爾-納達爾都是185厘米,諾瓦克-德約科維奇是188厘米,全部都在這個理想區間之內;只有安迪-穆雷(Andy-Murray)是191厘米,稍稍高出一些,但也不多。

不過,伴隨著訓練方法的進步,在1995年之後出生的這一批球員裡,190厘米以上身高的球員開始逐漸增多,他們具備身高所帶來的優勢,同時也具備出色的移動和腳步,先天條件得到更高效的轉化。

193厘米的身高,確實為高文的身高帶來更多積極的影響,但真正限制發球的,還是力量。

力量上不去,一方面發球的球速也就上不去,另一方面發球的尾勁也相對薄弱,無法制造更多威脅。

高文也知道自己的力量不足,所以在發球的時候,對落點的練習也就更加精細,然後再充分利用身高優勢彌補短板,希望在發球環節能夠創造出更多機會——從落點的精準度來看,高文一直都不錯。

砰!

砰!

網球碰撞牆面的聲響,踩著奇妙的韻律在球場迴盪著。

很快,高文就發現系統提供的訓練手冊,確實有著不同之處,更加精細、更加詳盡、也更加具有針對性。

比如說內角發球,瞄準發球區內側的死角,就在這一個落點上,系統還提出了更多更細的訓練要求,不僅僅是平擊球和旋轉球兩種而已。

平擊球,顧名思義就是大力擊打,網球缺少旋轉,直來直去,以球速和力量全面灌注,頂尖發球高手的平擊球平均球速都在時速兩百公里以上,平時訓練也就是全面發力、練習落點。

系統卻提出了不同的刷球方式,也就是球拍拍面刷過網球的時間,時間越短,網球落地之後的彈跳就越低;時間越長,網球落地之後的彈跳就越高。

也就是說,儘管平擊球缺少旋轉的變化,只是以速度取勝,但系統還是要求平擊球也能夠出現變化,打亂對手的接球節奏。

想象一下,對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