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看看文學>其它>從周朝說起> 第九章 了不起的管仲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章 了不起的管仲 (1 / 2)

管仲被押回齊國,之所以不會被殺,是因為一個人,那就是鮑叔牙。

鮑叔牙和管仲,可謂生死之交。

他們年輕的時候,一起做生意,管仲分多錢去,鮑叔牙拿少錢。

別人都說管仲太貪了,鮑叔牙卻說:“他家裡困難,理應拿多一點!”

這事,可見鮑叔牙的胸懷有多大。

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去當兵打仗,每次交戰,他都不敢拼命殺敵,甚至逃跑。

別計程車兵都取笑管仲,以為他是個貪生怕死之人。

鮑叔牙卻知道,管仲不是怕死,而是他家裡有老母要贍養,如果他就這樣死了,誰來養自己的母親?

管仲也曾去當過三次官職,可是,三次都被罷免了。

別人以為他沒有才能,不是當官的料。

鮑叔牙卻安慰管仲,說他只是還沒碰到欣賞他的人。

透過這三件事,我們可以看出來,鮑叔牙確實是管仲的知己好友。

魯迅說,人生得一知己,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管仲對鮑叔牙也是這樣,他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叔牙也!”

由此可見,管仲對待鮑叔牙,也像對待知己一樣。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最難得的就是遇到知己。

什麼是知己?

就是全世界都不理解你的時候,有個理解你的人。

這個人,不會因為你貧窮,也不會因為你卑賤,更不會性格上有缺憾,就看不起你;他深知你的價值所在,總是在你最困難的時候鼓勵著你。

人生有遇到這樣的人,真的可以斯世同懷了。

鮑叔牙和管仲很聰明,知道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的道理,當下兩個人,分別選擇了兩個公子。

管仲追隨公子糾,鮑叔牙追隨公子小白。

或許你會問,為什麼不追隨齊襄公呢?

因為齊襄公不是什麼好人,管仲和鮑叔牙要是追隨這樣的君主,也就成為不了歷史上的厲害人物了。

所謂厲害人物,一定是洞悉人性的人。

他一定知道什麼樣的君主可以追隨,什麼樣的君主不能追隨。

猶如鳳凰一樣,非梧桐不棲。

結果,鮑叔牙押寶押對了,公子小白成功成為了齊國的國君齊桓公。

齊桓公想要殺死管仲報仇,鮑叔牙立即跟他說:“如果您想治理好齊國,用我鮑叔牙就可以了,但是,您如果想稱霸天下,就非用管仲不可!”

齊桓公聽了鮑叔牙的話,當即決定釋放管仲,接見了他。

齊桓公沒有立即重用管仲,因為,他還不知道管仲是不是像鮑叔牙說的那樣大才。

他接見之後,一番交談,確認管仲是個大才,當下任用他為相,號稱仲父。

管仲成為齊相之後,對齊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齊國在經歷公孫無知等人的動亂之後,可以說百廢待興。如今管仲一番改革,猶如雨後竹筍一般,讓齊國快速成長起來。

歷史上,許多人的改革並不成功,比如王安石變法、百日維新等等。

這些變法之所以不成功,跟一個原因有關係,那就是脫離了實際。

無論王安石變法,還是百日維新,都沒有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上層階級的利益。

對上層階級利益損害的變法,註定是很難施行的變法。

管仲則不一樣,他完全從實際出發,緊緊抓住了一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他完全沒有違背上層階級的利益,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樣一來,廣受好評。

總之,什麼賺錢,他就搞什麼。

我們舉兩個例子,一個是重鹽之利。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