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看看文學>歷史>大明國師> 第十一章 鄭和開航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一章 鄭和開航母 (1 / 2)

姜星火又恢復了懶散的鹹魚狀態,躺下拍了拍西瓜,有些意興闌珊地說道。

“強漢盛唐,不惜窮兵黷武也要控制西域,莫不是為了那條自東方通向西方的絲綢之路。”

“誰掌握了絲綢之路,誰就可以與遙遠的西方進行陸上貿易,國家財政收入就會有了新的來源,就會擁有數不盡的財富,而有了財富,君王就不用受困於那點可憐的,從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百姓身上扣出來的田賦。”

“當然,無論是強漢還是盛唐,最終都失敗了......這裡面還涉及到《國運論》的核心,以後再講。”

《國運論》?

朱棣暗暗皺眉,在心底記下了這個名詞。

“總之,陸上絲綢之路所途徑的地帶,太過荒涼,也太過遙遠。”

“有多遠?”朱高煦好奇地問道。

姜星火想了想,解釋道:“從路程上來算你可能難以理解,從時間上來算你就知道了......就比如元朝有一個名叫馬可波羅的西洋人,在陸地上走了整整四年才到達元大都,受到了元世祖的接見,還在中國待了十幾年。”

隔壁朱棣聞言吩咐道:“紀綱,去查一下,馬可波羅此人是否存在,若是存在,經歷是否屬實?”

而這邊的朱高煦則沉吟道:“姜先生,現在北元未滅,帖木兒汗國雄踞西域,絲綢之路,怕是走不通了。”

“可以走海路。”姜星火很肯定,“隨著航海技術的發展,從宋朝開始,就可以由海路代替陸路,抵達絲綢之路的終點了。”

“宋元兩朝,明州、泉州、廣州等造船業中心均製造大型海船,水密隔艙、多層舷板、龍骨結構這些技術都已成熟......甚至不誇張的說,如果朝廷願意,批次製造容納上百人生活的遠洋船隻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鄭和開萬噸航母當然只是調侃,事實上來看,就如紅衣大炮實心彈糜爛數十里一樣,明代的筆記多有誇張成分。

但無論如何,哪怕僅是以停滯的眼光來參考宋末到元末的造船技術,大明具有批次製造五百到一千噸級的遠洋風帆船隻的技術儲備,是完全沒有任何爭議的。

“事實上,未來永樂帝一定意識到,想要完成‘治隆唐宋,遠邁漢唐’的蓋世功業,只有擴大財富來源這一條路可走......永樂帝要做的事情太多了,需要的財富也太多了,他一定會派規模巨大的船隊下西洋。”

“當然,永樂帝下西洋,只是為了給自己要做的功業提供必需的財富,不可能願意與其他階層共享,如此驚人的財富被皇帝獨吞,這種模式也註定不能長久,必定是人亡政息的事情。”

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當姜星火的這八個字在朱棣耳邊響起時,朱棣彷佛感覺到了他久違的熱血又沸騰了起來。

打贏了堪稱“逆天翻盤”的靖難之役,登上皇位的朱棣,人生在某一個瞬間,失去了目標。

這種失去目標,不是朱棣不知道自己應該去做什麼......

恰恰相反,作為皇帝,他想做的事情,他應該做的事情,他不得不做的事情,非常非常多。

計劃中的遷都、消滅北元,當下的平定政局、殺光建文餘黨,未來的治理國家、永樂大典等等。

但越是做事,越是忙碌,朱棣反而有些茫然。

自古以來,英雄豪傑無不想要建功立業,封侯拜相!

而他朱棣已是人間帝王,更是唯一在大一統王朝造反成功的藩王,他還有什麼目標呢?

朱棣曾經想過,如果說自己有一個可供參考的人物,那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了。

同樣是開國皇帝的非嫡長子,同樣是軍事能力當世第一,同樣是得位不正揹負了汙名。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