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看看文學>歷史>山水行床墊> 第38章 明孝陵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8章 明孝陵 (1 / 2)

三天後,應天府神烈山明孝陵。

夕陽西下,落日的餘暉正灑在明孝陵的明樓上。只見三五個神宮監的太監正在打掃落葉。深秋到了,一陣風颳來,不禁讓人感到有些涼意。

站在這神烈山高處,可遠遠眺望到應天府。這座久經風霜的古城,它繁榮、熱鬧,也是明太祖朱元璋時期的都城。

明成祖朱棣後來把首都遷到了順天府,南京就被改為應天府,作為留都使用。

應天府既然是留都,那麼它也有六部、都察院等一系列和北京對應的中央機構。

雖然留都有一系列的中央機構,但是皇帝和內閣大學士都在北京。除了南京參贊機務兵部尚書、南京守備太監和提督南京軍務勳臣外,留都的官員大多都是虛職,他們的地位,和北京的官員不可同日而語。

所以,在南京任職的這些官員,也被稱之為“吏隱”。

在南京任職的官員,不是想把此地作為升遷的跳板,就是朝堂失意被貶謫於此。

最近這兩天,應天府要迎來一件大事:魏忠賢替天啟帝來明孝陵祭祖。

魏忠賢替天啟帝來明孝陵祭祖,可謂是千古奇聞。

自古以來,無論帝王將相還是山野村夫,自已的祖宗自已來祭拜,怎能容他人代行其事?況且還是皇帝!

然而,當魏忠賢和天啟帝提出這個想法後,天啟帝居然同意了!

天啟帝同意,可是東林黨人卻反對。東林黨人多次上書彈劾魏忠賢,把魏忠賢比作當朝的趙高。可是天啟帝哪有工夫看這些奏章,他最近正忙於打造一個新式龍床,這些彈劾魏忠賢的奏章,一律全由魏忠賢處理。

於是,魏忠賢按照這些奏章順藤摸瓜,給這些彈劾他的東林黨人羅織了很多罪名,並全部打入了死牢。

九千歲氣焰正盛!

如今,魏忠賢一行已經到了應天府,不日將舉行祭祀大典。

何監使也在其中。

何監使來應天府有兩個目的,一公一私。公,當然是作為魏忠賢的隨行來明孝陵祭祀了;私,就是想趁此時機能夠得見魏忠賢,把宛兒獻給魏忠賢。

這就是為什麼宛兒被何監使劫掠到桂林後,何監使每天好飯好菜招待,並不涉足西廂房的原因。

本來何監使是想碰宛兒的,不過楊夫人並不同意,何監使只能作罷。既然不能得到宛兒,那麼不如就趁魏忠賢南京祭祀之時,把她獻給九千歲。

既然想把宛兒獻給九千歲,那為何不把宛兒直接帶過來,而是還留在桂林府中?

原來他聽田爾耕說,魏忠賢有一特殊嗜好,就是好交僧道。魏忠賢對京城內外寺廟廣為佈施,還特意用十萬兩銀子買下一座廟宇供自已平日禮拜。

這私人廟宇的主持浴光和尚,有時一到入夜就邀請魏忠賢來廟宇過夜,以暢談佛理為名,行苟且之事。

該廟宇內,有好多尼姑和女道。

何監使就是聽田爾耕說了這些,又見楊夫人不同意他碰宛兒,才想到了要把宛兒獻給魏忠賢,好升官發財。

然而,魏忠賢的這個嗜好,畢竟是聽田爾耕說的,真假難辨,所以此行不便帶宛兒前來,以免被人看到,說一些閒言碎語。

這明孝陵,埋的是太祖皇帝和馬皇后,是皇家禁忌之所。除了有神宮監的太監負責日常打掃和接待外,還有一個負責保衛明孝陵的軍隊,孝陵衛。

孝陵衛駐紮在神烈山南麓,是明皇帝親軍二十六衛之一。

當年朱元璋在還活著的時候,就開始考慮自已身後事了。

自已死後,由誰來替自已守陵?必須要謹慎選擇。

朱元璋思前想後,覺得還是老家人最可靠。於是,他從老家最信任的周、李兩個家族中,挑選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