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看看文學>歷史>山水行舟古詩> 第48章 張天師之規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8章 張天師之規 (1 / 2)

張家第一代天師張陵,也叫張道陵,東漢人,相傳是漢初張良的八世孫,自幼就有神仙之術,有登臨仙境之能。

在張陵二十六歲那年,朝廷徵辟而不去,獨自一人行走天下,後走到江西雲錦山,在此煉丹,丹成而龍虎現,遂雲錦山又被後世稱之為龍虎山。

張陵一生喜好山水,曾入蜀地遇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封其為張天師。從此,張陵就有了張天師的名號。此名號代代相傳,他的每一代嫡出後人都被稱之為張天師。

從第四代張天師張盛開始,張家世代定居於江西龍虎山。

張家所屬道教正一道,正一道是允許娶妻生子、不忌葷腥的。張天師名號雖代代相傳,但只傳給嫡子,而對於庶出子,他們願意學道就學道,不願意學道也不強求。

張宛兒的祖上是第一代張天師張陵的庶出子,所以沒有資格承襲張天師之位。

從第一代張天師到如今,張家血脈延續了一千多年,張宛兒的祖先,早在一千多年前就不再學道了,故張宛兒不知道祖上是第一代張天師之後,也實屬正常。

舉個例子,三國時期的劉備劉玄德,他是西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光劉勝就有一百二十多個兒子,傳到劉備,不也只是在涿縣做個織蓆販履之輩。

從第一代張天師起,一千多年來,他的子嗣遍及四方。人之常情,子嗣多了,就會有薄厚之分,對張陵來說,也不例外。

對於庶出的後代,張陵定下了一個規矩,每一代的男性子嗣,要按照《易經》六十四卦迴圈往復的規則,從中輪尋一人,此人之死的時間、地點、方式,要暗合天下之運。

到了張宛兒這代,正好按照《易經》六十四卦,輪尋到了張壽。

張陵把自已的道術全都傳給了嫡出子,而每一代的庶出子,卻要有人以死來暗合天下之運,他自已想來,確實有些太不公平,於是他就又定了一個規矩,在庶出的後代女性子嗣之中,每一代裡都要有一人,可運籌天下之勢。

這一代裡,是張宛兒。

可破可立,方生方死,方死方生,這也符合道家陰陽之說。

張天師一共活了一百四十二歲,他一生修習的道術全都傳給了嫡出之子,包括長生之術、神行之術、占卜之術等等道家的高階道術,但就是未把運籌天下之術傳給歷代張天師。這是因為,在張陵眼中,長生成仙才是道家終極之道,而天下的俗事乃是虛妄末流之技。

雖然每一代庶出女性子嗣都有一人可運籌天下之勢,但不是生來就會,而是要有條件才可開啟。第一,要生於末世;第二,要修仙入道;第三,要有鬼方青銅鰲魁印。此三者缺一不可。

如果隨隨便便就能運籌天下之勢,那天下豈不成了張家的了?這也有違天道輪迴。

如今天啟六年,各地災荒四起,民不聊生,農民起義連綿不斷;朝堂黨爭,吏治腐敗,宦官當權,賦稅沉重,遼東東虜寇邊,末世之相已現。

張壽侮辱鬼方國後人墳中骷髏,乃第一代張天師規定的命中劫數,所以南華真人才把宛兒父母和張壽搭救而去。鬼方國主賜宛兒鬼方青銅鰲魁印,正是由於宛兒進了蓮花觀,已有了入道之心。

至於宛兒幼時的先生徐霞客,遇到了南華真人,又要帶宛兒走,這都是第一代張天師張陵安排的,好讓張宛兒修仙入道,運籌天下,解救蒼生於水火。

天意難違,不可破。

張宛兒只要潛心跟徐霞客入道,那麼她就會掌握如何運籌天下之術。

當年北宋末年,洪太尉在龍虎山伏魔殿掘開石碑,放走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動了北宋國運的根基,從此天下大變。

如今明朝天啟六年,魏忠賢在明孝陵偷墳掘墓,同樣也是動了這大明王朝國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