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看看文學>都市>我的娛樂叔叔讀後感> 第36章 老人與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6章 老人與海 (1 / 2)

新書求推薦收藏打賞。

因此,這幅“意味著許多東西”的寫意畫成了海明威生存環境的剪影。

鯊魚——惡勢力

關於小說中的“鯊魚”的象徵意義,也有多種不同的解釋,諸如象徵復仇女神,象徵時間,象徵死神等等。但海明威自己明確地說過。“那可惡的鯊魚……,就好比所得稅。我努力工作,碰上好運氣。我得到一張數目可觀的支票,於是所得稅就像鯊魚一樣跟蹤而來,用尖利的牙齒大塊大塊地咬著吃,那老人沒說到這個,我卻說到了,顯然海明威這裡的“鯊魚”是充斥於他所處世界中惡勢力的象徵。

而海灘上那具巨大的、白色的馬林魚骨。它作為老人與馬林魚激烈追逐,與鯊魚拼死相爭的見證,可以說既是勝利的象徵,也是失敗的象徵,正是這種微妙的對立統一與相互之間轉換,讓我們再一次看到了依附其上的海明威式的硬漢子精神。對於馬林魚,作者對它的描寫貫穿於全篇。它大而且美,比老人的漁船還長兩尺,風度優雅,儀態萬分,在水層潛游時是一抹巨大的黑影,躍出海面時,銀光閃閃,它牽引著自己的追捕者在茫茫的大海上急劇而又從容地挺進,將身後的波光浪影染成一片暗紅。這些描寫,不僅切合於全篇海上的風光,更重要的是使這條馬林魚作為一種自然的壯觀與偉大的象徵而與孤獨的老人、飄零的船隻形成對照,反射也作為它的追捕者與征服者的老人那副黑瘦的軀幹中所蘊涵的力量與光輝。在馬林魚這一象徵性形象的照耀下,小說的全部描述也就獲得了更為豐厚的意蘊。

聖地亞哥所看到的馬林魚似乎比我們人類“更崇高、更有力些”,也看到了鯊魚的“無所畏懼”,實際上寫魚也是為了寫人。因為老頭兒知道“什麼是一個人能夠辦得到的”,“這一個總要去殺死那一個”,其實也是“弱肉強食”的資本主義社會的象徵。被鯊魚蠶食後的馬林魚只剩下的“白色魚骨”又何嘗不是戰爭的另一個縮影。

戰爭使海明威迷惘的心理素質發展成為基本的個性特徵。一九一八年七月,海明威在義大利前線被炮彈片擊中負了重傷,當時還不滿十九歲。這次戰爭對於海明威生活和創作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他說它是“地球上前所未有的最大規模、最兇殘、指揮最糟糕的屠殺。誰不這樣寫誰就是說謊。”戰爭摧毀了人類文明,摧毀了青年對生活美好的幻想,摧毀了建立在人道主義基礎上的道德和價值觀念。西方青年在戰爭中看到的資本主義條件下生存的醜惡,悲慘和無目的性,從而成為頑固地、深不可測的懷疑主義和悲觀主義的犧牲品,這樣造成了“迷惘的一代”。海明威由於從少年時期就具有了“迷惘”的“病史”,而戰爭給他的精神和肉體都造成了人所不及的創作,所以海明威這樣說:“我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印象壞透了。”“戰爭在一個作家心靈裡留下的創傷是很難癒合的。”海明威令人拍案而起的反戰情緒在他戰爭為題材的各種作品中有突出的表現。因此在白色的魚骨這座“小冰山”的底部,還有八分之七可能就象徵著殘酷的戰爭。

聖地亞哥希望釣到大魚的時候,他果然釣上了前所未聞的大魚,他對大魚的讚美,身軀的龐大、姿態的優美、威力的巨大、色澤的美麗,可以使人聯想到它象徵著人們渴望創造的奇蹟,要達到的宏偉目標,甚至是要實現的遠大理想。而那些不斷前來吞吃、咬噬大魚的鯊魚,則可視為搶掠成性、製造災難、阻止人們達到理想境地的各種破壞性惡勢力的象徵。

對於聖地亞哥又為何去讚美另外一種鯊魚(鯖鯊),這是一向注重風度的海明威借聖地亞哥之口說也他對各種敵對力量不同的態度。海明威曾經說過:“我寧可有一個誠實的敵人,也不願擁有很多虛偽的朋友。”鯖鯊或許象徵著海明威所喜歡的那種“誠實的敵人”。小說著重寫鯖鯊遊姿矯健,反應迅捷,牙齒銳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